手艺人是指以手工技能或其他技艺为业的人,包括陶工、瓦工、铁匠、织工、木匠、厨子、等等,也包括米开朗基罗等文化艺术巨匠。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手艺人作文,仅供参考,大家一起来看看吧。
传统手艺作文 篇1
外婆会剪窗花。她剪的窗花千变万化,有灵动的鸟儿,美丽的蝴蝶,有秀丽的祥云,也有雅致的花草。惟妙惟肖,十分精美。
一天,外婆教我基本的方法之后,我开始试着做些变化,偶然间设计了一张螺旋形的窗花。外婆夸奖了我,并将它改良后,做了一张更好的。我不服气,一连剪了两张“极具特色”的窗花,一张是寿桃的,一张是小鱼的。外婆嘿嘿一笑,又剪了一张小燕子的,燕子成双成对地站在枝头上,四角上还有小花瓣呢!我不得不甘拜下风了。接着,我们又做了好多窗花,有暖春的戏蝶,有盛夏的白荷,也有金秋的彩叶和严冬的冰凌花。千姿百态,生动可爱。
外婆还说,她像我一样大的时候,可不像现在有电视、电脑、手机、玩具,还有那么多好看的图书。能够有几张纸就很好玩了,用废旧的作业本来剪纸,就是很奢侈的事情。过年过节的时候,将写春联剩下的红纸,剪些好看的窗花,贴在白纸糊成的窗户上,又喜气又好看,别提多美了!想想现在过年的`新春贴画:电子剪刻的、彩印的、立体的、浮雕的、压金的、五彩转色的,真是琳琅满目;再看看节日的装饰物:小灯笼、中国结、电脑刺绣的香包挂件、生肖吉祥物、电子彩灯,更是各式各样。真没想到五十年的时间,人们的生活竟然有这么大的变化。
每到过年看着那些节日的装点,真是太有节日氛围了!可是现在我总觉得,跟外婆剪的这些窗花似乎少了点什么,是什么呢?也说不上来。是不是美术课本里讲的“剪花娘子库淑兰”作品具有的艺术性?还有包含的亲情和文化。对,应该就是这,这才是最珍贵的文化财富。我要向外婆努力学习,将剪花的手艺学好,以后过节除了买的装饰,我还要亲手剪一些来贴。
现在,我们已经有二十几种剪纸样式了,精巧的剪纸不仅给我了美感的体验,更是给我带来了幸福的感觉。我相信,只要努力,一定能传承好这项出色的剪纸手艺!
传统手艺作文 篇2
今天老师说让我们捏面人,我高兴的不得了。老师先给我们发面塑造型,我挑来挑去没有我喜欢的,于是我自己想了一个美国队长的'盾牌的造型。我找了红色、白色、蓝色的面团,面团摸起来柔柔的。
我马上把红色面团搓成一个圆球儿,把它拍成圆饼。我又把白色面团搓成一个比红色小一点的球儿也拍成饼,并在中间剪了一个大洞,粘在红色饼上。我又拿了一块蓝色面团把它搓成比白色面团儿小一点儿的球,粘在白色面团的洞里。接着我拿了一小块儿白色面团,想把它捏成星星,可是太难了。我捏了四次都没有成功,第五次终于捏成了,不过有点小,我想了想还是把它粘了上去。终于做好了!
这节作文课可真有趣!
传统手艺作文 篇3
“李师傅,给我一个玻璃小猪。”“好的,马上给你做一个。”好不容易挤到那里,我拿着二十元钱,看着那位师傅,他身形高大,脸上戴着一副墨镜,穿着一身白色的衣裳。在他的房门边写着:现场制作玻璃挂件。你也许很奇怪为什么我会发现这偏僻小巷里的“奇人”?那是因为小店边总围着一大群人。
我站在旁边,看到他拿起了一把“枪”。正当我好奇“枪”的用法的时候,只见他将旋钮一转,猛然一股粗火舌向我冲过来,吓得我心惊肉跳的,背上一阵发凉。看到他右手上被灼伤的一块红疤,我不禁想到他工作的辛苦。可是他却毫不惧怕,继续工作。你瞧,他变戏法似的从桌子底下抽出一根玻璃棒,在火上烤着。刚开始玻璃还能抵挡火的猛攻,可不一会儿,玻璃渐渐败下阵来,在火的烘烤下,渐渐弯下了腰。李师傅趁着这个机会,观察该怎么做,同时拿起美工钳,一扭、一转、一刻、一划……一刻不停,让人眼花缭乱。
一分钟后,我已经看到了小猪的轮廓。可是它的五官呢?仔细一看,发现那脸部缺少五官的地方都留有小孔,不知道是用来干吗的。只见他又拿出很多颜色的玻璃棒,靠软后点上五官。真神了!眼睛滴上去自己形成了球状,耳朵滴上去一扶就成形,鼻子递上去只用按上两下就可以了。
接下来,他又拿起小猪又打磨、又烘烤,我的心也渐渐平静下来。我还在注视着小猪,看见它栩栩如生的可爱模样,四肢、脸颊是那么完美。我一下爱不释手,舍不得把它放在包里。
“好的。马上给你做一个。”我走远后,还听见老板那热情的招呼声,看着手中的小猪,猛然醒悟:这就叫绝技!
传统手艺作文 篇4
我不爱出来走动,今日却难得有致到外面逛逛。夜里下过雨,早晨仍是阴云缭绕。这才半晌,太阳开始显示出它的威力,路上的行人逐渐少了。
“当!”我转身望去,几米选有一老大爷,似乎是他的不锈钢盆脱手了。走进去,老人头发一半近白坐在一个石板上,身着灰色马褂,裤子也是灰色的,不过颜色更深点。左臂上戴着蓝色塑料套袖,右臂上却是白色的,深黄色的皮鞋稍微带了些泥土,总体却是干净的。
他的.左右手各戴一只白色的手套,右手拿了一个铁柄的刷子,或许是磨刀石;左手呢,是一个红棕色的内圆外尖的正多边形,上面充满了铁锈。不一会儿,老人的左手套便变得棕红了。只见他左手拿起那东西,右手拿着刷子,稍沾些水,便开始“唰唰”起来,时而前后,时而左右,时而又斜着刷,但铁锈却未少多少。他又放在盛有水的盆,仅刷几下,便又拿出来,仍像刚才一样,“唰唰”。
我站在他前方2米处,看着他重复看上去都一样的动作将近5分钟,却始终没有发现铁锈除去太多,我似乎感觉这情景在哪儿见过,却始终记不起来。向前走了一米多点,问他:“大爷,您这还要多长时间才好?”他仰起头:“不急!”果然,不两分钟,盆里的水便浑了,他手上的东西也银光闪耀了。
忽而忆起家乡的那位磨刀老人。他总是带一块磨刀石,蹬一辆自行车。身披蓝马褂,下缀黑色长裤。一边蹬,一边喊:“磨剪子咧,锵菜刀!”这时,各家各户都拿出剪子,菜刀,这十几把刀,够他忙活,一下午他才能全部整好。那时总不明白他一边磨一边加水,现在觉得似乎那样可以磨得更光滑。我曾问他:“大爷,为何您磨的刀可以用上个把月,仍然不钝呢?”她笑了,慢慢说:“磨刀不需要多么高技术,关键看性子急不急,这需要慢慢来,所以我才能磨好。”那时,只是拍拍脑瓜,想不透,是呀,一个八岁的小孩怎么会懂呢?
可现在这小孩已十六,终于明白了,磨刀如此,为人处事亦一样。
传统手艺作文 篇5
我家有很多玩偶,有老虎、有熊猫、有猴子、有大白、有小狗、有小猪……但我最喜欢的还是那个蜡笔小新,大大的脑袋,胖胖的身子,还有那个“大象”,哎,憨厚幽默的蜡笔小新,我怎么这样喜欢你呢!
前几天,我去文化公园玩,看到一个老爷爷,一个捏面人的老爷爷,他捏的面人,真是太好看了,做工真细啊,各式各样,有玫瑰、猪八戒、大白菜、蛇、小丸子、龙……还有些连我都不认识呢!我在这些面人里找了又找、看了又看,可始终没有发现,我最喜欢的蜡笔小新,这时心痒痒了!
这时,我问爷爷能不能做蜡笔小新啊?爷爷说能啊!太棒了!我要做个蜡笔小新!爷爷爽快的答应了。他先做了蜡笔小新圆圆的脸,然后做了他的眼睛,眉毛,嘴,多像啊,就跟在电视里看到的一样真,好像要跳出来似的。接着,老爷爷又做了小新那件黄黄的.衣服,又做了那条红红的裤子,哈,还有手,老爷爷给蜡笔小新做了一个很馋的样子,可见是多么的用心!还有什么没做,对了,是耳朵,接着爷爷就给蜡笔小新做了一个大大的耳朵,这样一个蜡笔小新就诞生了,真是太可爱了。
真是太棒了,我要拿回家,让他跟电视里的又双胞胎哥一起玩!
传统手艺作文 篇6
一条街,古色古香。青石板在地上铺着,青苔在石缝间长着。灰色的石砖已脱落几块。街的小巷里,摆着几辆破自行车,不时有大妈提着菜篮下楼买菜。而街的一个角落,一个老爷爷正摆弄着磨刀石,把它抹得异常光滑。
几十年了,那个角落坐的依旧是那个人,摆的依旧是那块石头,传来的依旧是那声吆喝:“磨剪子嘞,戗菜刀!”
街坊邻舍都来找他磨刀。他坐在板凳上,接过人家的刀,先不磨,要先检查工具齐全:备用刀、一个装钱的红木盒子。非常简陋,但他都如数家珍。他没有店位,只有一条板凳陪了他几十年。
他开始磨了,把人家的剪子儿虎口卡在磨刀石上。一定要找好最佳角度,他才开始磨。他把剪刀在磨刀石上磨擦,“锵锵”的声音立刻就发出来,旁边不耐烦的孩子听罢,立刻捂上耳朵,不想听了。少顷,他完成了第一轮磨刀,才抬起头来,抹了一把汗。我这才看见他的面容:花白的头发,他的脸与他的磨刀石一样,被岁月的刀磨出了纵横的皱纹。他很瘦,瘦得像皮包骨头,但手却很是有力。他矮矮的,头上永远戴着黑帽,永远穿着黑衣黑裤。
他开始磨第二轮了,他先用大拇指在刀刃上划了一刀,似乎在试他还需要磨多久。他一直沉默不语,盯着刀刃。终于剪刀磨好了,银光发亮,刀刃锋利极了,真不像把剪刀,倒像一件艺术品。他笑了,每一次磨完之后他都会笑。
一旁的大人称赞着,孩童仔细看着,都对这个剪刀赞不绝口。
我想他虽是磨刀匠,但磨的不仅有剪刀,还有他的坚持与回忆吧。
传统手艺作文 篇7
杭州有一条仿古街,叫河坊街。街两边都是古色古香的店铺,店铺里有穿着旧时长衫的店员,店铺里卖的有传统的布匹、小吃,街上还有杂耍的艺人。
河坊街上我最喜欢吃也最喜欢看的就要算“吹糖人”了。
糖就是麦芽糖,有吃的和吹的两种。
能吃的糖是装在铁盒子里的,看上去是半透明粘稠状的,有褐色和红色两种,等付了五元钱之后,叔叔会用两根竹签挑起一份褐色的和一小份红色的'糖浆,迅速地用竹签互相拉扯搅拌那块糖,奇妙的事发生了,两种颜色的糖瞬间变成了晶莹的亮粉色糖块,等叔叔拿给我吃的时候,它又变成了普通的粉色,没有了亮彩。每次我吃着这好吃的麦芽糖时,我都要一边吃一边看着叔叔吹糖人。
用来吹的糖和吃的糖又不一样了,那个糖就像是和好的面粉一样,是不透明的糖块,有红的、绿的和白的,装糖块的盘子下面还有个电炉,是用来加热糖块的。只见叔叔拿起一些绿色糖块在手中搓成长条形,一头搓得细些,放入口中一吹,手里再捏呀捏,就这么一吹一捏,一只绿色的葫芦就现形了。叔叔还会吹小糖蛇等。每次我都看不懂叔叔是怎样把气吹进糖块里的,那糖块也没管子插着呀,真搞不懂这口气的通道在哪里。
像这样的传统手艺在河坊街上还有很多,如捏面人、浇糖画、扯龙须糖、花式倒茶等,这些都是我每次去河坊街必看的。
传统手艺作文 篇8
凡是看过中国传统工艺——面塑制作过程的人,无不惊讶于它的神奇。面塑可以把各种事物的形态塑造的栩栩如生,活灵活现。人物面塑主要由五个步骤组成。
首先,要选择面塑的.材料。这种面由普通面团和糯米面外加防腐材料糅合而成,外加一把小刀、一支毛笔及一些广告颜料。
第二步,先做头部。把面团揉成瘦长椭圆状,再用小刀勾勒出人物的面部轮廓。而后,再用毛笔蘸着颜料涂在面团上。再用小刀刻出一缕缕头发,也可适当在头发上加些饰品。作饰品有个窍门:先大后小,先轮廓,再局部。
第三步,再做躯干。根据人的大小,选取适当大小的面团,把人的姿态大体捏出来,之后一点点就加工,并把衣服的轮廓刻画出来。而后把这些物品上色。
第四步,刻画人物四肢。可在躯干上直接捏出,也可用面团捏出四肢,然后连接起来。前者整体感觉较连贯,后者躯干较前者丰满。也可在人物的手、胳膊上加上适当装饰品,如包、花篮等。而鞋和脚一般都是一气呵成的。所以,只需用刀在脚部把鞋和脚稍作分离,有层次即可。
第五步,风干。一个光鲜艳丽的作品要制作成功,风干这道环节必不可少。风干时应注意,不能阳光下暴晒,以防爆裂,要阴干;也不能风力过大处,要慢慢风干。总之,要放在阴凉透风处。
经过这几个步骤,一件面塑作品就可以出炉了。作为炎黄子孙,保护民间工艺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。让我们行动起来,保护民间传统工艺吧。
传统手艺作文 篇9
随着科技的发展,机械渐渐代替了手工,可在生产量增加的时候,祖先留下的文化在消逝。可值得庆幸的是,仍有手艺人能放下财富的诱惑,依然手工制作,文化便传承下来了,因为机器制造永远代替不了手工制作,只有手工才能把东西做“活”。
学校在老门东、夫子庙一带,那里是手艺人常驻的地方,印象最深的是捏泥人,机器造出来类似泥人的玩具,缺少了层次感和变化,显得千篇一律,这便是次要的,关键是做不出那种神韵。彩泥在手艺人手中是“活”的,长一点、宽一点,上场、下场都十分有讲究,无论人物是笑、是哭,在手艺人手中都可以做的出,这便是让机器望尘莫及的`地方了。
可随着时代的变迁,越来越少的人还爱干这活了,手艺品一个仅能赚几十元,而一个电子玩具却能赚上千元。我并不认为科技的发展是坏事,但文化的传承也不应当受到轻视。一个看似简单的手艺,真正做好委实不简单,即便一门手艺不算什么,但祖先留给我们的东西很多。从皮影戏到剪纸文化,哪一项不算博大精深?我们仅仅局限于汉语言之美是不够的,语文学的不仅是语言,更是文化。而文化,是民族之髓,立国之本。如果没有那些手艺人将这些文化传承下来,我们或许以为中国的文化仅仅在于汉字。尽管有他们在传承,但许多文化已经失传了,3D电影确实比皮影戏更逼真,但皮影戏的每一个人物,每一个关节的制作都耗费了许多时间。这些东西看似已被更好的东西取代,但殊不知一个手艺人的手中,侍弄的早已不仅仅是工艺品了,更是在演绎文化。
对于一个中国学生来说,学习固然重要,可无论是求知还是做人都不能忘本,文化不仅是一个国家的象征,更是民族的灵魂,我们血液中也流淌着文化。当我们口口声声说要传承文化、弘扬文化时,却不知用行动去真正的传承,也许我们不需要像手艺人一样天天忙于这些,但起码要了解。
弘扬文化、传承文化,让我们为手艺人鼓掌!
传统手艺作文 篇10
马路边上,偶尔会听到一阵阵爆炸声,那是爆米花的艺人在街边忙活。
以前的爆米花算是大街上一种较为普遍的食品,到了我们这个时代,大部分孩子都去超市买爆米花了,传统的爆米花由“富豪”沦落为街边“乞丐”了。
我专程采访了街边的爆米花艺人。他们说:爆米花已沦落为一种很少人吃的零食了,而爆米花这个工作又很容易伤到人。“开炮”时(他们的行内术语之一)不小心的话,会让耳朵受到重创,导致听力下降,更严重的话可能会使耳朵失去听力。这个职业只能赚一点点辛苦钱,顾客还要砍价,都要看顾客的脸色,现在这个职业真是高风险、低利润啊。
我发现他的工具算比较复杂的了:一个架子,一个火盆,一个爆米花烧制容器和一个大长袋子。他很会做生意,采访完了要我也买一份爆米花。他工作起来很是厉害,有一点儿表演的劲道——娴熟地操起容器,架在架子上,架子下是火盆,容器一圈一圈地绕起来,一点儿也不含糊。接下来只听随着一声“让开!”,“嘭——”的一声,烟雾突地窜出来,大堆的爆米花顺着大长袋,涌到铺好的垫子上。我付钱取货,他道了声谢谢。但我转身后,却听见他在独自嘀咕:“这个社会真是太不公平了,我们卖爆米花的还只能在晚上出来,哼!”
唉,虽说三百六十五行行行都能出状元,但这爆米花手艺人生活也真是难啊。
传统手艺作文 篇11
生活中有许多人是凭着自己手艺吃饭的。比如:卖煎饼的、擦皮鞋的、剪头发的……今天,我就讲讲在我们校门口卖宝视达眼镜店旁边,有个煎煎饼的老先生,他每天六点就在那摆摊,五年从来没断过。上门的顾客很多,顾客一来就问:“您要几个煎饼,喝不喝稀饭。”他在烙煎饼的时候十分帅气,虽然他年纪很大了,但他烙煎饼的速度很快两分钟就能烙一个。
他先是拿个鸡蛋往锅边一碰,把生鸡蛋倒到碗里,拿双筷子在碗里快速搅拌,然后倒入几勺面粉用筷子继续在碗里搅拌,把搅拌好的面糊从煎饼锅边倒入,用手拿着锅柄使面糊平摊在锅底形成一个大圆,停留一分钟,用木板把煎饼翻个个,把上面的生面翻到底下用小火煎制,不一会一个煎饼煎好了老板在煎饼上涂上辣椒酱,顾客尝了好吃极了。顾客临走时,他还不忘说声:“再见,走好下次再来。”
有一次,星期天早上,我给妈妈说:“我想吃煎饼和烧饼,妈妈给了五元钱说想吃去买吧。”然后,我高高兴兴的去了,因为我急着想回家看动画片,在放煎饼的桌子上把稀饭弄撒了,就在我想在买一碗时,卖煎饼的老板和气的说:“小姑娘我在给你盛碗稀饭吧!”我说“好啊!”我连忙递上了两元钱。他却说:“小姑娘,我不要钱。”我用怀疑的目光问他说:“为什么啊?”可他却说:“顾客连尝也没尝,就不小心洒了,而且是在我的地方洒的,更何况……。”我哦了一声说:“我明白了!谢谢你,你真是个好人啊!”
这位卖煎饼的叔叔,就是靠着他煎饼的手艺,不掺假、煎的好吃,诚实善良的性格赢得了顾客的信任,所以早上来吃早点的客人络绎不绝。
传统手艺作文 篇12
让我屈指可数的可以见人的手艺之中,捏泥算是之首。
之前玩的是那比石头还硬,比水还能塑形的橡皮泥。记得二年级时老师让我买什么超轻黏土,说是美术课用,“超轻黏土”超轻?能有多轻?在橡皮泥的衬托下,它轻得像颗米,像一片鹅毛,也是这种轻让我感到了兴趣,一写完作业就捏它,让它成为了我的拿手好戏。
过年小姨家的妹妹来做客,对我的房间充满了好奇,用她那葡萄大眼睛左看看,又瞅瞅,这书架上有一排泥人,又望见了书架下的粉色小象,妹妹她就屁颠屁颠的跑过来,:“姐这是什么?是架子上的东西吗?”是要我做一个你给你吗?妹妹手舞足蹈的跳起来,一定要把我捏的瘦点哦。
干活了干活了,我熟练的把粘土放在垫板上,用工具改,一顿操作猛如虎。再用黑色白色做一对双眼,用上“泥人杨”独家秘籍。一搓二捏三改四加。一搓,搓出个黑色的球。二捏,捏出头发的样子。三改,把不好看的地方改了,四加,加上一些细纹,精致十足,看“泥妹妹”手拿棒棒糖,真可爱。可,总感觉少了些什么,用右手取了些材料,熟练地捏了几下,一坨红色粘土,成了一个小蝴蝶结,戴在妹妹头上,就连她头发的长短,眼镜的样式,缺了的门牙等小细节,都真实的表现出来,形象生动,形态逼真,栩栩如生。妹妹的泥人从零到一,只用了不到10分钟的时间。她小心翼翼地捧着这个传世佳作,目不转睛的说道:“为手艺人鼓掌”妹妹此时完全沉浸在被我的杰作震撼中…
随后妹妹跑到房间外给其他小朋友看,惹得他们羡慕的直叫唤,我在房间里偷笑:“泥人杨的手艺无人能比,哈哈。”
传统手艺作文 篇13
你来过黑虎泉吗?你知道黑虎泉边有位捏面人的老奶奶吗?她穿着朴素,皱纹深深的印在脸上,但丝毫挡不住她那炯炯有神的眼睛。
我家就住在黑虎泉边,一出门就能看到老奶奶在捏面人。她的技术特别高超,只见一团毫无形状的面在她的手里,三下两下就变成了一只动物或一朵花,或者是一个人物。她面前的架子上摆着许多成品,有神话人物,如孙悟空、猪八戒,也有许多孩子喜欢的'卡通形象,比如熊大、熊二。琳琅满目,栩栩如生。不管那个人物,她都能捏得活灵活现,甚至我看它的表情,都觉得它在向我说话呢!周末她的身旁总是围着好多孩子,孩子们喜欢什么,她就去着摸什么,她还手把手的教,有很多孩子都没有基础,老奶奶就耐心的不厌其烦的指点各个动作。她非常想让孩子真正喜欢捏面人,把这个手艺传承下去。捏面人可是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,可惜现在会的人已经不多了。
老奶奶捏面人已经50多年了,她黑虎泉甚至在济南都是非常有名的,很多人包括外地人来黑虎泉,就是为了跟她学捏面人,她都热心地免费包教包会,她的很多徒弟都靠着这个手艺增加了收入。可是老奶奶到现在也没有自己的一套房子,因为她总是把赚到的钱捐给更有需要的人。之前有个公司赞助了她50万,她本想着终于可以买一套房子了,可是她看到一位病人没钱治病,就把所有的钱又捐给了那位病人。到现在,老奶奶捐款已经超过了100万。可是她还说自己非常对不起那些徒弟,因为没有个房子让她们在家里学。为了补偿她们,老奶奶每天都风雨无阻的到黑虎泉教他们捏面人,再苦再累都不怕。
-
知库网(zk59.com)小编精心推荐:
- 中秋节的传统作文 | 结婚十八年句子 | 写传统节日中秋节的作文 | 传统花馍活动总结 | 传统手艺作文 | 传统手艺创业规划书范文
老奶奶是那么耐心、慈祥、热心,这也许就是济南的化身吧!
传统手艺作文 篇14
在外婆家,有一张精美的竹席,光滑的竹席两头有各有一个大大的“喜”字,像一件珍藏品,每逢见到这张竹席,我都会想到村里远近闻名的”竹席人“——老蒋头。
老蒋头皮肤黝黑,瘦小的脸上一双明亮的小眼睛格外突出。高挺的鼻梁,宽大的嘴巴,看上去与干巴巴的脸不怎么相称,一双饱经风霜的手上满是老茧,是他编织席子的证明,也是他引以为豪的.象征,更是他“竹席人”的徽章。
在平时,编织竹席可是项大活儿,只见他扛着把斧头,去竹林砍竹子,在村上,他砍的最快,不一会儿,他就手提几根竹子气定神闲地走回来,开始了他那独一无二的手艺——编竹席。
他先用蔑刀把竹子轻轻的砍成两半,再一次又一次的对半砍开,只见蔑刀在他手上闪来闪去,神奇极了,接着他仔细的又刮又掏,把每一处竹心都刮了个干净,然后不断的砍、削、刮,越砍越细,竹子在他手中听话的翻来折去。被他轻轻一划,便成了两半,最后成了细细的有韧性的竹篾,接着,就可以开始编了。
他轻松地把竹蔑翻来覆去,快速的编织着,从里往外,一圈又一圈的环绕着,像飞舞的彩蝶,一张席子的雏形很快就形成了。尤其编织最外层时,他屏息凝神,用手聚精会神地挑起,折,再挑起,再折……有时还会涂上颜色,编上图案,打结,这样,一张完美的竹席就完成了。
有一次,一户人家的竹席破了个洞,扔了又可惜,家里人都没有辙,正着急呢。老蒋头见了,接过竹席,看了又看,娴熟地抽出一根竹蔑,手执竹篾在席子上飞快的飞舞着,时而这儿剪剪,那儿编编,不一会儿,竹席就修好了。呵,竹席层次分明,完全就像新的一样,别人接过竹席,啧啧赞叹。
老蒋头他手艺高超,技艺娴熟,是当之无愧的“竹席人”。
传统手艺作文 篇15
我们一家三口都会做饭,做的花样最多的是爸爸,做的最好吃的是妈妈,做的最差的当然就是我了!
平时,身为“白衣天使”的妈妈工作太忙,做菜总是拿不出真实水平。今天是星期天,家里来了客人,是爸爸的'同学。到中午了,妈妈开始大显身手,准备做一桌让爸爸大吃一惊的菜。我也要去现场学习一下喽!
妈妈从菜框里选了一根又嫩又长的黄瓜,用刀把它切成一片一片的,但是它们并没有断开,然后反过来同样切开。切好以后,把黄瓜拉开,放在盘子里,最后放上一些辣椒末和醋。妈妈说:“这叫酸辣黄瓜龙!”
接着妈妈又做第二个菜。妈妈提出一条大鲤鱼,用剪刀刮去鳞片,再把鱼肚子掏空,点上火,向锅里倒上油,然后把鱼放进去。过了一会,银白色的鲤鱼变成了金黄色,一看就让人流口水。
我拿起筷子尝了一口,不但颜色鲜艳,而且还香酥可口,真好吃呀!
今天,我和爸爸不但大饱眼福,还大饱口福,妈妈好棒呀!
传统手艺作文 篇16
中国的传统手艺——“吹糖人”在古时遍布街头,极受孩童的喜爱;而今,这门手艺几近失传、闻所未闻。可我却在西安的某条小巷里和它相遇了……
队伍排成一条长龙,与那小小的摊面显得格格不入;旁边立着一块木板,用毛笔写着三个大字——“吹糖人”。“哦,是吹糖人啊!”我没见过,便想要一个。我拉了拉妈妈的衣角,在队伍里站定。
大家都伸着脖子使劲张望,我也不例外。那手艺人的动作快而有序,几下子便有一只小动物从他手里“活”过来。因为有看头,所以等候的时间再长也不觉得无趣。排到我了,他问我想要哪个生肖,我说“就要一只小猪吧!”“好咧!”他很爽快地应和着。
只见他从锅中飞快地抠了一团麦糖,搓成一个几近圆的小球后,又用大拇指捅出一个小洞,放到嘴边,轻轻一吹,一个透明的金色锥体便成形了。一团毫不起眼的麦糖到了他手里,就像是施了魔法似的有灵性:这块儿用小指头往上一钩、一按,是对猪耳朵;这块儿轻轻一挤,嘿!是双猪眼睛,还骨溜骨溜地转呢!这儿呢?揪一揪,压一压猪鼻子出来了……十根手指头在麦糖上飞速地舞弄着,花样儿比按钢琴键还美,我看入了神……“小朋友,这糖只能看不能吃喔!”做手艺的叔叔好心提醒我。
我小心翼翼地捧着我的'“小糖猪”,很光滑,有些微凉;迎着漫天的朝阳,几近透明的金色糖猪更耀眼了。小糖猪的前蹄匀称修直,后腿肌肉分明,膘肥健壮;圆滚滚的身子配上四十五度角微昂的小脑袋,令人忍俊不禁。我对这只小糖猪简直满意得不能再满意,喜欢得不能再欢喜了!
我将小糖猪捧在手心里,久久凝望着,摩挲着……欣赏着中国传统手艺的魅力。
传统手艺作文 篇17
我的姥姥今年七十多岁了,精神饱满,和蔼可亲。姥姥的手艺可棒了!我最爱吃姥姥腌的咸鸡蛋,一提起吃咸鸡蛋,我的口水不由自主地流了下来。姥姥腌的咸鸡蛋真的特别好吃。
春节前,我告诉姥姥,我想吃你腌的咸鸡蛋。姥姥一听,爽快地答应了。
第二天,姥姥一大早就去菜市场,买回一箱又大又鲜的柴鸡蛋。然后又买了一瓶高粱酒,回到家里,开始准备腌制咸鸡蛋。
首先,姥姥拿出一个陶瓷罐,清洗干净。然后告诉我,她在老家使用烧锅用的柴灰腌制咸鸡蛋。在这里没有柴灰,只好另想办法,要用别的办法腌制。她一边说一边小心翼翼地把鸡蛋放在水盆里,挨个清洗干净。再把它们挨个放在事先准备好的酒盆里,挨个用酒沾一圈。听姥姥说,这样不容易坏。最后,经过两遍的清洗,姥姥在每个鸡蛋的两头沾上厚厚的一层食用盐,在罐子里摆的整整齐齐,然后,把罐子密封好。每个鸡蛋都像戴了一个白色的帽子,既可爱又漂亮。
姥姥笑着说:“过一个月,你就可以吃到新鲜的咸鸡蛋啊!”我高兴的手舞足蹈。
过完春节,吃腻了大鱼大肉。忽然想起姥姥给我腌制的咸鸡蛋应该腌制好了。姥姥笑呵呵地拿出几个咸鸡蛋,清洗干净,放在开水中煮。我迫不及待地用手一摸,哎呀!烫死我了呀!姥姥说,你真是个傻丫头,那么热,哪能用手摸?十来分钟就煮熟。我沮丧极了,我急的`直流口水。
很快,鸡蛋煮好了,姥姥给我挑一个最大的鸡蛋,剥开鸡蛋,狠狠地咬一口,又香又可口的咸鸡蛋,吃的我满嘴流油,真的太好吃了!金黄色的蛋黄让人一看都垂诞三尺,姥姥的手艺真的太棒了!
晚上,我做了一个梦,还在津津有味的吃咸鸡蛋呢!姥姥对我真好,我长大一定要孝敬姥姥……
传统手艺作文 篇18
最近,我家门口来了一个捏面人的老爷爷。老爷爷大约70多岁,脸色青黄,头发稀少,可那一双眼睛炯炯有神。从他摊前走过的大人、孩子,手里都拿着一个面人,嘴里还不停地夸着。这引起了我的好奇之心,我便来到了老爷爷的摊前。
在小小的货摊上有一个腆着大肚子、手拿锯齿钉耙的猪八戒,还有一个挑着包裹、忙于赶路的`沙僧。这两个面人形态逼真,过路人赞不绝口。这时,老爷爷拿起一块面捏成一个头像,又用金纸点上两只眼睛,用棕色的面做成嘴巴,随手又把金纸在头上一拧,这时我才认出来是孙悟空孙大圣哩。老爷爷又为孙大圣装上了手和腿脚,手上握着一根黑黄相间的闪光发亮的棒子。活灵活现的孙悟空诞生了。他像是在忠心耿耿地为师父探路。唐僧也很快地在老爷爷手里诞生了。他慈善的样子,手里还捻着一串佛珠呢!不一会儿,这四个和尚各奔东西去了。
老爷爷开始捏小动物,只见他一拧、一揉、一拉,就捏好一个小动物,就像是在变戏法。老爷爷捏出的有活泼伶俐的小老鼠,有脾气暴躁的唐老鸭,有蠢笨的普洛特,还有活泼可爱的小白兔……老爷爷一口气捏了许多小动物,这才抬起头来,露出满意的笑容。
这老爷爷可真是一个捏面人的能手啊!我很喜欢这个捏面人能手,但我更喜欢这个老爷爷捏出来的面人,我真希望这老爷爷常来我们这里捏面人。若是你见到了这个捏面人能手,你会喜欢吗?
-
需要更多的传统手艺作文网内容,请访问至:传统手艺作文